2024年基金業績TOP10:股基、債基、QDII,領跑者重倉什么?
出品/公司研究室基金組
文/雪梅
2024年行情收官,全球市場大類指數漲幅也塵埃落定。值此辭舊迎新之際,公司研究室對國內公募基金去年業績簡單盤點。根據市場投資者重點投資品種,這里主要分析一下主動權益基金、債券型基金與投資海外市場的QDII這三大類產品。
主動權益基金TOP10:科創主題基金占據C位
在走勢大起大落的2024年,A股市場整體呈現出大盤股指數占優,科創板創業板龍頭領跑的格局。從擇時而言,9月份的井噴行情,顯然占據全年漲幅主體。不過,10月8日股指高開低走后,滬深300為代表的權重股一直高位震蕩,4季度幾乎成了微盤股撒歡的時間。

A股主要市場指數的年度表現,基本決定了公募2024年的業績底色??v向來看,2024年主動權益基金尤其是投資A股的基金,相比2022、2023,整體業績算是打了個翻身仗。

Wind數據顯示,主動權益基金業績TOP10中,投資科創主題的基金占了多數,大摩數字經濟A以69.23%的業績奪魁,這只基金同時也是2024年業績最好的公募產品。
三季報顯示,大摩數字經濟A持倉前10股票是清一色的科技股,權重前5的股票分別是:中際旭創(300308.SZ),新易盛(300502.SZ),滬電股份(002463.SZ),天孚通信(300394.SZ),海光信息(688041.SH )。
公司研究室注意到,年度業績漲幅前列的財通景氣甄選一年持有期混合A、工銀新興制造混合A、銀華數字經濟A、國融融盛龍頭嚴選A等基金,持倉前10也都是清一色的科技股,部分股票與大摩數字經濟A相同。其中,多家基金持有的新易盛當年漲幅135.06%,海光信息漲幅111.36%,都是2024年的大牛股。
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3季度重倉持有科創股的公募基金,借助9.24井噴行情,無疑在2024年度業績排行上占據了很大優勢。
債基業績TOP10:多只基金爭奇斗艷平分秋色
與A股市場的大起大落相比,2024年的債市依舊牛氣沖天,那些重倉債券特別是國債的機構賺得盆滿缽滿,讓很多A股持有者欣羨不已。

事實上,這一年債市經歷了復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受到包括美聯儲降息、央行的流動性管理以及市場對經濟前景的預期變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期間央行不時發出重倉個別債券可能有巨大潛在風險的警示,但這一切都沒有動搖市場走牛信心。
這一點,從30年期國債期貨月線上看得非常清晰。

公司研究室注意到,與主動權益基金排行榜相比,債券基金2024業績前10中,基金公司分布更均勻,沒有出現某一家公司多只產品同時上榜的現象。
Wind數據顯示,若僅篩選純債債券的初始基金,截至2024年12月31日,華泰保興安悅A以年內17.96%的收益率排名第一,華夏鼎慶一年定開、興華安裕利率債A排名第二、第三,年內收益率為15%、13.14%。

2025年新年伊始,A股出現大幅下跌,但債市卻依然走牛。
對于2025年的債市走勢,有機構認為,市場對央行大幅降息降準有較大預期,整體上對國內宏觀經濟的看法中性偏積極,債市大級別的風險概率較低。不過,在投資策略上,機構提醒要在震蕩中積極把握波段,同時注意留好足夠的安全邊際。
QDII業績TOP10:前3名持倉差別較大
2024年,海外股市依然牛氣沖天,包括香港恒生與歐美主要市場的股票指數漲幅都可觀。對于主要投資香港市場與美國三大指數的QDII來說,這一年無疑又是一個好年景。

Wind數據顯示,目前全市場QDII基金共有304只(初始基金口徑),布局方向包括了美股、歐洲股市以及亞太主要市場等。
截至2024年12月31日,304只QDII基金里,南方中國新興經濟9個月持有A以50.40%的收益率奪冠。中歐港股數字經濟A、景順長城納斯達克科技市值加權ETF緊隨其后,年內收益率依次為39.34%、39.25%。華寶納斯達克精選A、易方達全球成長精選A排名第四、第五,業績依次為39.04%、38.62%。

第六至第十名基金產品分別是:富國全球消費精選A人民幣、南方港股數字經濟A、華夏全球科技先鋒人民幣、天弘中證中美互聯網A、國泰中證香港內地國有企業ETF,它們的凈值增長率分別為:38.49%、38.10%、36.81%、36.30%、36.23%。
公司研究室注意到,排名前三的QDII,三季度末持倉前10差異較大。
三季報顯示,QDII冠軍南方中國新興經濟9個月持有A前十大重倉股,布局方向更側重于港股市場的消費股,如老鋪黃金(06181.HK)、美團(03690.HK)、阿里巴巴(09988.HK)、泡泡瑪特(09992.HK)、海爾智家(06990.HK)等。
與此同時,排名第二的中歐港股數字經濟A持倉前10中,雖然也有美團、阿里巴巴、京東(09618.HK)、快手(01024.HK)等消費股,同時還有騰訊控股(00700.HK)、小米集團(01810.HK)、小鵬汽車(09868.HK)等科技股。其中,小米集團四季度大漲,無疑對這只基金凈值貢獻不小。
排名第三的景順長城納斯達克科技市值加權ETF,持倉前10則幾乎是清一色的美股科技股,其中,著名的美股科技七姐妹無疑是其持倉主體,這與前兩者都是重倉港股消費股截然不同。
不過,摩根士丹利最新警告稱,隨著盈利增長放緩,這些雄心勃勃的科技巨頭可能難以在2025年主導市場。
猜你喜歡
公司研究室
共1380篇文章
解讀公司發展商業邏輯,揭秘資本市場背后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