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16只浮動費率基金經理畫像:中生代為主體,10位任職5-10年
出品|公司研究室
文|雪梅
5月27日,首批新型浮動費率基金中有16只開啟發行,這些基金的管理人包括易方達、華夏、廣發、南方、富國、嘉實、中歐、天弘、銀華、匯添富、交銀施羅德、博時、平安、宏利、東方紅、華安等基金公司。
作為公募改革方案落地的首批創新產品,管理層對這批新基金期望殷切。那么,這些新基金的基金經理能孚眾望嗎?
市場閱歷:中生代為主體
17人中有10位任職5-10年
作為管理層寄予厚望的首批16只新型浮動費率基金,在擬任基金經理的選擇上,各家基金公司顯然花費了不少心思。
公開信息顯示,這批新基金的基金經理名單中,幾乎看不到前期那些網上走紅的明星經理,也看不到曾經重倉賽道股的所謂“頂流”,名單人員的主體無疑是“中生代”,也就是那些累計任職時間在5-10年的基金經理。

數據顯示,這16只基金總計17位基金經理(南方瑞享混合型基金由2位基金經理共管),有如下特點:
從市場閱歷看,這些人中沒有那種剛入行的嫩鳥,累計任職時間至少都在3年以上,經受過市場的摔打,有比較豐富的從業經驗。其中,有10位中生代,6位累計任職3年以上5年以下的新生代,1位累計任職時間10年以上的資深經理。
從在管規???,這些人目前管理規模不是很大,100億以上的3人,分別是華夏的王君正、東方紅的周云、廣發的王明旭;也不是很小,20億以下的4人,管理規模不足10億的基金經理有天弘基金賈騰、匯添富卞正、博時基金田俊維;總體而言,比較適中,有10人現任規模在20——100億之間。
任期回報:5人年化回報超10%
僅1人業績為負
監管層推行浮動費率基金的目的之一是打破公募基金“旱澇保收”的管理模式,強化基金公司與投資者的利益綁定。
整體來看,首批16只浮動費率基金擬任的基金經理都有跑贏市場的能力,累計年化回報率絕大部分都超出同期滬深300指數的年化回報。
具體而言,年化回報為正,且超過10%的5人:廣發基金的王明旭,13.33%;華夏基金的王君正,13.04%;富國基金的孫彬,13%;易方達基金的劉健維,12.1%;南方基金的李錦文,11.8%;東方紅基金的周云,11.55%。

從任期回報看,這些人在管基金最佳任期回報僅1人為負,即交銀施羅德基金的黃鼎,-0.72%;其余16人業績均為正收益。其中,收益超過100%的4人,分別是東方紅的周云190.87%,南方基金的李錦文170.62%,廣發基金的王明旭138.71%,維富國基金的孫彬115.68%;50%-100%之間的2人;0-50%的10人。
需要提醒的是,何杰、田俊維、欒超、王君正等人,在其他基金任職時都曾有超過100%的投資業績。
投資風格:10位偏好價值
7位擅長成長股投資
毋庸置疑,首批16只新型浮動費率產品的基金經理,作為各自公司的先鋒,他們將披堅執銳,走上費率改革新產品投資的第一線。
從基金名稱以及擬任基金經理過往投資風格看,嘉實、易方達、匯添富、銀華、博時、華安的浮動費率基金經理及南方基金的袁立,偏好科技成長;而天弘、廣發、東方紅、宏利、平安、交銀、華夏、中歐、富國的浮動費率基金及南方基金的李錦文,偏好價值風格。

這些基金經理中,不少人有自己獨到的投資特點。
比如,華夏瑞享回報混合型基金的王君正,專注大盤成長風格,堅持"定量+定性"結合的投資方法,偏好長期ROE高且穩定的成長個股,管理過的金融地產基金收益314.56%;
南方瑞享混合型基金的李錦文,屬于質量價值風格的基金經理,在管多是主動權益基金,有3只收益超過100%;
廣發價值穩進混合型基金的王明旭攻守兼備,投資組合重視均衡配置,被譽為穿越牛熊周期的謹慎型選手,現任最佳回報138.71%;
東方紅基金的周云,重視價值創造的底層邏輯,將投資目標明確界定為獲取“風險調整后的收益”,并力求實現“剔除運氣成分后的穩定盈利”;
中歐大盤智選混合型基金沈悅,在管產品雖然跨越價值與成長,但整體風格非常穩健,在管產品中有7只收益超過30%,跑贏大多數同行;
易方達成長進取混合型基金的劉健維是一名成長風格的基金經理,他深知成長投資中充滿不確定性,因此,非常注重把握投資過程中相對可控的環節,努力降低凈值波動;
嘉實成長共贏混合型基金的李濤,也擅長成長股投資,其歷經26年“學研投”之路,深耕產業共贏成長,并能將產業的蓬勃發展努力反饋到投資回報上;
銀華成長智選混合型基金的王曉川是一位基金新銳,他也擅長成長股投資,在管基金在2024年全部基金年度收益中排名第 5。
不同基金公司提供的不同風格產品,也可以讓投資者選擇符合自己投資偏好的基金,成長風格或是價格風格。
猜你喜歡
公司研究室
共1380篇文章
解讀公司發展商業邏輯,揭秘資本市場背后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