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選購愛馬仕的二手大賣場爆火,背后藏著轉轉的三重商業革命
出品|派財經原創(ID:paicj314)
文:林嵐
“超級轉轉”火了!
截至發稿時,這家占地3000平米的二手超市依然占據著大眾點評北京服飾鞋包熱門榜的第一名。同時,它已在小紅書上積累大量評論,被盛贊為“二奢天堂”“社恐天堂”“寶藏二奢店”“女生的許愿池”。而周末的店內可謂人山人海,超高的人氣甚至讓沉寂已久的北京友誼商店也煥發了新的生機。
從表象看,這家店的爆火源自“自助選購二手奢侈品”的創新模式——人們不用再顧及導購審視的目光、可像逛超市買蔬果一樣輕松自由地挑選陳列在倉儲式貨架上的愛馬仕、香奈兒,以及其他3萬余件、200多個品類的經過官方質檢的二手商品。
往深里看,我們也能由此一窺轉轉集團的“大局觀”,以及中國二手經濟的新風向。
01 行業變局:線下戰場成為二手經濟新引擎
中國的二手市場潛能不凡。以高端市場為例,根據由中國舊貨業協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等機構聯合發布的《中國二手高端消費品線上賣方(回收)市場發展研究報告2024》,在發達國家,高端消費品中二手交易占市場總規模的20%—30%;而在中國,這個數據是5%——巨大的市場潛力如同沉睡的金礦,等待開采。
而政策的東風已翩然而至。2024年,商務部發布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新政,明確支持“互聯網+二手”模式發展。同年,借力 “以舊換新”政策,中國廢舊家電回收量同比增長14.83%,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市場規模突破1500億元,預計2025年全國廢舊家電回收總量將突破2億臺。
多重因素加持下,中國二手市場正經歷著爆發式增長。據央視報道,2025年國內二手市場規模預計突破3萬億元,涵蓋商品品類從3C數碼擴展到全品類閑置。
與此同時,消費者行為也在轉變。
一方面,對于信任的需求在升級。在傳統二手交易中,商品信息不透明、售后無保障等問題一直是消費痛點。而線下門店則提供了 “看得見摸得著” 的交易體驗,讓消費者可以親身檢驗商品的質量和狀況,從而大大增強了交易的信任度。
另一方面,場景多元化的訴求漸顯。2025年 “五一” 期間,轉轉全國門店的交易量激增50%,日均到店顧客量創歷史新高。這表明消費者對于二手商品的購買場景不再局限于線上,線下門店以其獨特的購物氛圍和體驗,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
02 戰略破局:超級轉轉的三重商業革命
這家全球首個多品類循環倉店,對于轉轉集團而言,不僅是其對行業新風向的及時響應,還彰顯著其淡化 “二手3C”定位 、迎接“百類千品”戰略的決心。在這一過程中,超級轉轉以“重構品類生態+打通倉店數字閉環+構建實體信任工廠”的三重創新奠定了循環經濟的新范式。
其一,從單品類到全生態的重新定位
有意思的是,超級轉轉的店內并沒有轉轉最擅長的手機和平板,而箱包、腕表等非標品占比超 50%,通過高毛利商品提升客單價。這些核心品類主要來自轉轉于2024年收購的二手奢侈品電商平臺紅布林。
轉轉集團創始人、CEO黃煒認為,這個“很酷”的安排表達了轉轉的轉型決心——不再局限于二手3C數碼領域,而是構建了一個更加豐富的二手商品生態,并吸引更多用戶群體。
同時,店里也有相機、游戲設備、音響等代表生活調性的物件,以傳遞循環消費的理念。有網友提到這樣的品類安排能讓姑娘們在選購包包時,男朋友們也能“有得逛”而“可同樂”。
其二,構建線上線下閉環的倉店一體模式。
當顧客在店內掃描心儀商品的二維碼,手機屏幕將立即彈出質檢報告與價格信息,還在線選擇現場提貨或快遞到家,并可查看線上庫存。這一數字化交易流程不僅為顧客帶來了便利,還自然而然地引導線下顧客進入轉轉的線上體系,實現了以線下流量反哺線上,緩解了線上流量愈發昂貴的難題。
同時,線上客戶的部分訂單也將直接從超級轉轉的店內打包發出。這一模式還體現了紅布林供應鏈與轉轉全國上門回收網絡已深度整合——紅布林的鑒定能力和庫存系統已直接接入門店,實現線上線下“一盤貨”、“互相拉動”的運營模式。
其三,用實體空間重構交易信任鏈條。
黃煒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實體空間是信任的最佳載體。線下門店可通過 “看、摸、驗” 三大環節構建信任鏈條,顧客以親手觸摸、現場試用等方式感受商品的細節,這對于箱包等非標品而言尤為重要。
為了強化這一鏈條,超級轉轉在裝修細節上也用足了心思。黃煒曾表示,店內的工業風設計刻意地弱化了燈光,只為凸顯貨品本身。這無疑將讓顧客更貼切地了解商品的真實情況。
此外,轉轉首創了獨立的“官方驗”模式,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深圳、成都、青島3大質檢中心,培養了2000多名質檢師和奢侈品鑒定師。
這一信任鏈條的強化帶來了退貨率的大幅下降。轉轉集團COO兼紅布林CEO胡偉琨表示,純線上的退貨率高達百分之幾十,而結合線下后的退貨率只有個位數不到,由此十倍級地改善了經營效率。在更高的行業視角上,黃煒表示希望進一步加快行業的標準化和透明化,不斷提升用戶的消費體驗、交易信任度和安全性。
03 縱深布局:線下矩陣如何支撐商業野心
實際上 ,超級轉轉并非一顆孤子,而是轉轉線下網絡進化的關鍵一環。
官網數據顯示,目前轉轉已有超1000家門店,覆蓋100個省會級城市。除了超級轉轉這樣的超級大店,還有30-40平米的標準店,及15-20平米的微店兩種模式。
由此,轉轉的三級門店體系已見端倪,線下門店網絡已成為集團“新零售+新消費”戰略的重要布局。而加盟方案顯示,轉轉將全額承擔加盟門店的商品、系統、店長、軟裝等事項,可見其線下廣泛招賢的誠意。

除了線下門店,上門回收模式也為轉轉提供了無形的信任節點。截止 2024年,轉轉已經建立了近2000人的回收團隊,提供上門檢測、回收手機、平板等的服務。目前覆蓋全國超290個城市。
不過,盡管前景光明,轉轉仍需直面多重關卡。
超級門店的 “大” 既是優勢也是挑戰,3000 平米的空間需要平衡 SKU 數量與周轉效率。對此,胡偉琨則表示店內的商品結構會以周為頻率進行調整,以動態匹配消費者需求。
人才缺口則成為品類擴張的隱形瓶頸。高價二手商品依賴專業的鑒定團隊,而資深鑒定師不僅需要系統的培訓,還要在不斷的實踐中磨礪。因此當轉轉試圖將奢侈品模式復制到樂器、家具、小家電等更多領域時,人才培育速度如何匹配擴張速度將成為難題。
此外,盡管黃煒坦言超級轉轉“短期無盈利目標”,且表示傳統的消費電子業務將持續輸血多品類投入,但長期盈利如何保證也終將成為考驗。胡偉琨則表示,除店面租金、人力等明面成本外,大頭的成本在于“看不見的后臺”,包括線上線下系統打通、庫存調撥流程、鑒定資源投入,以及紅布林數百人團隊的協同支撐等等——后續隨著貨品豐富度與匹配效率提升帶來的正向螺旋效應,這一難題也許有望破解。
結尾:
當消費者在工業風的燈光下摩挲一只中古香奈兒的菱格紋路,當鑒定師在深圳質檢中心為一把限量吉他貼上防偽碼——“超級轉轉”的野心已超越交易本身。它正試圖用3萬SKU的線下信任工廠、千店協同的毛細血管網絡,重新定義二手經濟的價值公式——從流量爭奪轉向信任沉淀,從單品回收邁向循環生態。這場實驗若成功,中國二手市場的游戲規則,或將徹底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