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二季報揭幕戰:創新藥猛漲30倍,景氣投資王者歸來
出品|公司研究室
文|虎山
震蕩市中,資金正涌向這些賽道
七月流火,A股在波動中前行。一邊是消費數據溫和回升、政策暖風頻吹,一邊是部分行業估值高企、資金分歧加劇。震蕩市中,有人看到風險,有人嗅到機遇。
首批公募二季報披露,揭開了上半年基金江湖的激烈戰況:創新藥基規模激增30倍,主動權益基金業績霸屏,景氣投資風格強勢回歸。
當“老十家”與“新十家”基金公司座次重排,當AI與創新藥引領的成長浪潮席卷市場,2025下半場的投資機會究竟藏在哪里?
分歧加劇的震蕩市
最新數據顯示,社零增速回升至6.4%,消費刺激政策成效初顯,但高頻消費價格仍顯疲軟,居民消費信心仍在修復途中。出口增速則回落至4.8%,前期搶出口效應消退。制造業PMI顯示生產端修復動能仍需鞏固。
估值層面,當前中證A500的PE-TTM在15.2倍,處于近10年67.7%分位,絕對水平處中樞偏上位置。指數ERP為4.95%,相對估值處于3年滾動均值附近。
易方達基金龐亞平在7月展望中指出:“6月雖然市場總體上漲,但中間的波動在放大,市場參與者的分歧加劇。7月或仍然維持震蕩市,可關注波動放大下偏低位的配置機會。”
不過中期來看,當前大概率已處于中長期信用周期的底部。從中長貸TTM同比增速看,3、4、5月已連續回升,2025年整體的信用壓力或小于過去兩年。順周期的核心資產如中證A500、滬深300等有望直接受益。
基金江湖的風云
2025年一季度公募非貨規模排行榜顯示,行業格局正在重塑:“萬億俱樂部”穩如磐石:易方達(1.99萬億)、華夏(1.90萬億)、廣發(1.39萬億)分列前三,富國成最大黑馬:規模環比增5.4%,取代嘉實躋身第四。
華泰柏瑞指數突圍:憑借寬基指數資金流入,規模環比增3.94%。
“老十家”基金公司呈現劇烈分化。華夏(1.90萬億)、南方(1.30萬億)、富國(1.08萬億)、嘉實(1.02萬億)穩坐萬億寶座;而長盛基金僅861億元規模墊底,成為“老十家”中唯一未破千億的機構。
更值得關注的是“新十家”的崛起——行業前十強中僅五家為“老十家”,其余席位均被新銳勢力占據。一家券商分析師指出:“被動投資的崛起正在重塑行業格局,傳統主動管理巨頭面臨轉型壓力。”
創新藥與景氣的勝利者
隨著二季報披露,一批績優基金經理浮出水面:
梁福睿(長城醫藥產業精選):上半年累計凈值增長率達75.18%,位居權益類基金業績亞軍,基金規模從一季度末的3596萬元猛增至11.32億元,增幅超30倍。展望三季度:“創新藥管線海外授權的產業趨勢有望延續,基金將繼續聚焦臨床數據讀出、管線海外授權和國內銷售放量三個維度”。
王開展(景順長城龍頭成長):任職以來凈值增長16.34%,跑贏基準近10個百分點,旗幟鮮明:“成長風格迎來周期性回歸,中國在新能源、半導體、AI應用等領域正取得突破性進展”。投資主線鎖定中國品牌“出海”、AI應用層、新消費替代及大宗商品結構性機會。
主動權益基金集體爆發:29只產品開年漲超20%,霸屏業績榜。鵬華碳中和主題(+46.61%)、永贏先進制造智選(+45.61%)領跑,中航趨勢領航等7只產品漲幅超30%。人形機器人、DeepSeek等主題投資成為重要推手,主動基金憑借選股能力顯著跑贏被動指數。
三大主線浮現
綜合基金經理觀點,下半年三大主線值得關注:
1. 創新藥全球化加速醫保局《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出臺,創新藥迎來政策紅利期。中國在多個靶點研發進度和療效超越海外,管線海外授權(License-out)將持續放量。國內銷售則關注醫保談判和商保覆蓋進展。
2. AI應用與高端制造落地景順長城王開展指出:“算力建設正從資本開支驅動轉向營運開支驅動,多模態模型向Agent技術演進,等待‘AI時代的微信’級應用誕生。”人形機器人加速商業化,從0到1邁向1到N的爆發階段已然開啟。
3. 中國品牌出海浪潮新能源車、船舶、半導體設備等領域,中國企業正從代工模式轉向全球化品牌輸出。華富時代銳選混合基金經理陳奇已全面配置泛自動駕駛板塊:“自動駕駛是AI落地最快、最具商業化場景的應用之一。”
2025年的市場,沒有雨露均沾的牛市,只有結構分化的機會。當公募“老十家”中的掉隊者警示著不進則退的行業法則,當創新藥基30倍規模增長印證著景氣投資的回歸,普通投資者更需保持清醒:
“這是一個高度內卷的游戲,一旦人多了,資產價格可能就會貴。”一位績優基金經理坦言。在震蕩加劇的下半年,均衡配置、聚焦景氣、長期持有,或許才是穿越波動的明智之選。
猜你喜歡
公司研究室
共1404篇文章
解讀公司發展商業邏輯,揭秘資本市場背后迷局。